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新时代发展
摘要:
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整体。世界上每个个人、民族或是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全球交往的进程中,使不同的个人、民族和国家在交往中发展,在发展中交往。所以,研究交往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马克思交往理论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等唯物史观诸多范畴密切相关,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深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大环境局势,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我国参与世界交往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因此,深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全文除引言外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交往理论诞生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不仅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断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的现实推动下,交往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现实社会的交往状况。于是,马克思交往理论便应运而生。不仅如此,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古希腊哲学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中的交往思想,对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交往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梳理和分析,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阐述了马克思的交往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从而形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交往观雏形;确立阶段论述了马克思对交往的本质、异化以及与唯物史观诸多范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从而确立了关于交往的基本观点;深化阶段阐述了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交往形态,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交往的经济学依据,并且马克思还以俄国为例,阐发了对落后国家的交往问题的思考,由此清晰地呈现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部分从明晰交往的概念及其典型特征入手,按照不同的标准归纳了交往的形式,并且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论述生产力、分工是推动交往发展的动力的同时,又揭示了交往对社会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以此展现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一套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新时代发展。这部分立足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力探讨在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全球交往的。新时代以来,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马克思交往理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人类交往困境的回应。探究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不仅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丰富与完善,而且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对促进中国发展与全球一体化,使人类走向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论述其元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不仅是力求丰富和完善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而且更在于结合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发挥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认识世界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指导作用,为我国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交往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