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
摘要:
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生态这个概念,但是却处处体现着他对人类社会生态的关注和思考,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思想的逻辑起点,而生态问题的最基础问题无疑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起点,也自然成为我们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关注点。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对生态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衍生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尺度。在资本主义野蛮文明这一历史框架下,马克思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费尔巴哈旧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生态思想进行批判、吸收,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见解,并将其论述凝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以实践为桥梁,科学的揭示了人与自然二者内在应然的和谐统一。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条件下,人和自然都成为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生产和扩张的工具,人逐渐丧失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自然也从闪烁着生命之光的自然变成僵死之物,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开始由和谐走向对立。此外,资本家渴望创造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又致使他们不断刺激社会需求,进而推动资本的疯狂运转,由此造成的消费异化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和对立,生态问题也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对此马克思认为只有摧毁资本运行的制度根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人与自然也才能真正回归和谐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彻底地解决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既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持续深入研究,也是他们对现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生态学家的理论的不断深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对自然的肆意掠夺和伤害,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理论家为了维系资产阶级统治的永恒性,也开始带上虚伪的面具,开始倡导保护自然环境,但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理论最终必然无法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无法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展开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形成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强烈回应了西方生态学者对马克思是否存在生态思想的质疑,进一步捍卫了马克思在生态学领域的历史地位。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基,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理论之基,是解决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点与痛点的理论之基。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文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人民群众形成自觉的生态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同时也能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