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马克思
黑格尔
超越
摘要: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不仅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论述共产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澄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关系对于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劳动,这一评价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劳动辩证法关系的重要依据。从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题导向来看,此时他仍然以解剖市民社会为研究的问题导向。因此,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章中劳动辩证法思想的深入剖析,能够准确地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评价,从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批判,真正从劳动本身的发展角度认识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超越。《法哲学原理》中的劳动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对劳动主题最全面、最成熟的论述。黑格尔看到了劳动作为人的自我生成过程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了劳动者的贫困作为市民社会的“苦恼”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但是他却以同业公会的介入来实现对劳动的消极影响的扬弃。辩证法逻辑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否定逻辑,作为外部秩序的同业公会对劳动辩证发展过程的介入直接导致了劳动辩证法的逻辑断裂。从解剖市民社会的问题导向来看,黑格尔只是将劳动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中介,而没有看到市民社会中的劳动,只是看到了贱民是国家的否定方面,而没有看到劳动者的贫困才是市民社会中劳动的消极方面。同业公会的介入只是消除了国家产生贱民的可能,而没有解决市民社会中劳动者的贫困问题。从劳动本身的发展角度来看,黑格尔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劳动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劳动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中介,在本质上只是精神的上升活动,贱民丧失伦理性情绪,在本质上只是绝对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否定环节,而同业公会作为客观精神的直接实现,它对劳动辩证发展过程的介入,在本质上只是确认了绝对精神的实现。因此,黑格尔劳动辩证法在本质上只是精神辩证法,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只是对劳动的历史进行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阐述,没有真正反映出市民社会中劳动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将劳动理解为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被赋予了人的自由本性,这使市民社会中的劳动具有了人的生命特性、类特性和社会特性,从而为研究劳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找到了现实的、历史的根基,超越了黑格尔劳动辩证法。马克思将人的自由本性赋予劳动,意味着劳动拥有了追求自由的内在动力,这不仅为实现劳动解放开辟了道路,而且为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提供了现实路径。劳动是人的对象性活动,不仅是人的生命活动,而且是人的类活动和社会活动。劳动的异化意味着人的生命活动、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异化。共产主义不仅扬弃了劳动的异化状态,实现了劳动的解放,而且扬弃了人的生命活动、类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异化状态,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