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摘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活环境恶劣,马克思从对工人阶级的关怀出发,开始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马克思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考察开始的,在对前人的思想进行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资本主义社会探究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改变社会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发展方式呈现粗放型的特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将生态建设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但基础还不够稳定,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并付出努力。近年来,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人士也竭尽全力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良药。学者们主张挖掘马克思生态思想,希望从中得到启发。本文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主线,研究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文本,剖析各个阶段的马克思生态思想。本文在思考马克思生态思想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并阐述其主要内容。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中国形态。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一些核心的观点与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内在契合性,为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马克思生态思想在中国化进程中,根据时代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时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中国形态。面对新的更为复杂的生态局面,要更深入地挖掘马克思生态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结合我国的生态现状,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