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观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摘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进程中,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空前繁荣与进步,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贪婪性和无限性,使得自然环境遭受持续性的破坏与污染,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如何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著作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处理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进程,指出自然不仅是“自在自然”,还有镌刻了人类实践活动烙印的“人化自然”。马克思的自然观从人的、历史的实践活动来理解现实中的自然界,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由此,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来梳理和论证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发展的形成背景、思想观点、理论特征与当代意义,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思想的相关论述,从而阐发出其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研究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论述,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础问题。探讨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创新与不足之处。首先,探析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形成的时代背景,考察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阐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核心要义,指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其次,通过细读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遵循“资本剥削——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共产主义和解”的逻辑理路,概括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从主客、关系、历史及文明维度阐述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理论特征。再次,归纳和概括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践行与成果。在把握整体逻辑框架基础上呈现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中国化历史探索和当代实践。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价值意蕴,紧密结合新时代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发展的实践诉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价值启示,即在理论层面上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类解决生态危机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公众生态意识的培育、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和全球生态治理新模式的构建。本文立足于中国生态文明的实践成就,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形成、核心要义、理论实质、价值指引开展研究,探析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其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概念与意识,并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迈上更高台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