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哲学
教育公平
摘要:
通过对马克思文献的阅读,不难发现,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教育都是马克思长期关注的对象,对教育问题的探究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学术追寻之中。尽管马克思未有关于教育的专著留存下来,但回到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通过对马克思文献原著的阅读和梳理,可以看出马克思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教育思想。马克思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这些哲学内涵是理解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关键抓手,同时,更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点:第一,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确立了人的本质,将人看作现实的人、社会的人。以人的本质思想为理论基础,站在实践的立场之下审视教育的本质,则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提高实践能力和促进人社会化的手段和过程。第二,人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目的,从马克思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来看,教育就是为实现和发展人的本质而服务的,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理念的虚伪性和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提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正义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第四,马克思对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深刻地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因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消除了劳动者与劳动知识、劳动经验的鸿沟,实现了彼此的统一。第五,马克思指明了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教育又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为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而服务,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应当积极发挥教育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文化又以知识的形式成为教育的内容。马克思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深化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哲学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切实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