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自由
唯物史观
摘要:
什么是自由,它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与回答自由问题,赋予自由诸多层面的主旨内涵。自由也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动因,一切反映历史要求、彰显时代精神的哲学理论都不能回避对人类自由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到目前为止,自由观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不同时期呈现出了各自独特而鲜明的特色,无论是自由本体论视角还是自由认识论视角均存在着局限性,不同于以往哲学家对自由的解答,马克思从现实出发,以无产阶级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揭示出了现实世界与自然以及社会关系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自由这一概念。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本质时,建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他把对人的考察置于具体的历史关系之中,以现实地进行生产的人为主体来获得自由,通过分析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自由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实践是自由之路,自由劳动是自由的一种表现方式,自由时间是自由发展的空间,它把人的自由追求纳入到一个持续的发展史中去,在理论内涵上超越以往西方思想史中的自由理论。马克思、恩格斯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初步阐述,标志着他们完成了对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本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历史与与逻辑相结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较为深入分析,以四部分形成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考察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观的诞生背景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的自由观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时哲学界对自由的认识与研究仍然停留在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层面,不仅阻碍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指导人民群众如何获得自由,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使得马克思的自由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前后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观的主要内容,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对自由主体的界定进行论述,现实的个人是自由的主体,对限制自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自由的实现路径即实践进行了阐释。最后一部分概括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对当今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自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和扩展的,自由又是人在实践中为之奋斗的方向,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一方面能够对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诘难作出强力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当代人遭遇生存困境的改善给予相当大的启发,对中国新时代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