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国家
市民社会
摘要: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将市民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内涵中,他主张将市民社会和国家进行分离,这打破了以往哲学家们将“市民社会”等同于“政治国家”的观点,这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性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国家学说,对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考察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探索中,马克思没有完全照搬黑格尔的思想,而是在扬弃黑格尔理论以及其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理论。本文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在考察这一文本生成背景的条件下,阐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理论观点即“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观点进行剖析、反思与批判的逻辑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提出的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新观点。本文主要叙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新观点,分析了在当时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外在表征,以此说明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理论观点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在此基础上本文更加深入地阐释了马克思和黑格尔在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的深层关系,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的论断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论述这一文本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二者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分析阐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即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批判对象,揭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生成的现实环境与理论语境。第二是对黑格尔关于国家概念、市民社会与国家二者关系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阐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观点进行批判的具体内容,最后引出马克思自己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理论的新看法即“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并指出了这一观点对于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这一唯心主义观点的扬弃。第三是在前面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思想进行客观的评判,主要从理论贡献和理论局限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说明。最后一部分是根据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理论的论述,结合当下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观点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总之,深入分析与思考《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马克思主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关于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理论的深入分析、反思与批判,以及由此获得的理论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理论方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在现实方面,对于正确认知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某些问题,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平稳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