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法兰西内战
国家理论
马克思
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专政
摘要: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问题的研究贯穿了马克思一生的研究历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必然消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重要文本。《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创举的经验和失败教训的过程中深化了国家理论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以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切入点,阐述《法兰西内战》中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理论地位及影响,揭示这一理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空下对我国国家治理的启示。《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理论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历史背景来看,法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一国际的活动促成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公社的种种创举和失败的教训为《法兰西内战》国家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材料。从理论基础来看,在写作《法兰西内战》以前,马克思就对国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到《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论述了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消亡,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构想,这些对国家问题的探索为《法兰西内战》中国家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立足巴黎公社的具体实践,指出无产阶级要打碎旧的中央集权官僚集团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公社通过重建“个人所有制”、建设廉价政府、人民武装制度和建设公共文化事业将国家由阶级共同体转变为人民共同体。在这一时期,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从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压迫力量转变为服务人民的工具,其主要职能由政治统治逐步向社会管理过渡。公社确立无产阶级民主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组织原则,通过建立统一权威的执政机构、代表制和普选制形成的权力机关、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相结合的政治制度,人民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将资产阶级国家中虚假的民主变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真正的民主。《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也对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理论地位来看,一方面,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理论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和过渡性质,也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它批判了第一国际内部关于国家理论的错误思潮,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地位。从后世影响来看,《法兰西内战》中的国家理论一直都是共产主义者们争论的问题。第二国际中的伯恩施坦和考茨基对《法兰西内战》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俄国革命和苏联建设中实践并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毛泽东吸取了巴黎公社和苏联国家建设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新中国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引。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管《法兰西内战》写作的年代同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构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石性原则,结合当下的具体实际解读这些思想,对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仍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