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现实性
摘要:
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开始,关于“人”的思考就成为哲学家皓首穷经的主题。但是在马克思之前,真正的人始终游离在哲学的边缘外,直至马克思用“现实的人”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彻底颠覆了以往哲学的理论基地,实现了哲学主体革命的胜利。马克思对人的现实性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将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论人的现实性。一方面,人通过实践活动在自身超越性本质的推动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非现实性目的和要求,人和给定存在之间构成了辩证性关系,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另一方面人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中,拉开了人的社会存在规定性的帷幕,彰显了现实的人的总体规定性。基于对人的现实性的科学研究,马克思的思想逐步向历史深处探寻,找到了破解社会历史发展之谜的答案。
具体而言,围绕辩证法视域下人的现实性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对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必然进行研究分析。辩证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以往辩证法的研究,揭示出以往辩证法理论在不断的克服理论危机中实现从“非历史性”到“历史性”的转变。历史观的变革是找到解决辩证法理论危机的关键,是辩证法革新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出现,开辟了辩证法理论发展的新道路,实现了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结合。尽管如此,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无人身”性质,再次将辩证法推入理论危机的泥潭。直至马克思基于对社会历史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史观,揭示出辩证法的要旨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实现了对历史主体的辩证觉醒,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无人身”性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从而真正破解辩证法理论危机难题。
第二部分基于唯物辩证法实质是人的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现实的人为实现生存的需要否定给定存在,在否定性活动中,人们建构了世界,同时构建的现实世界确证了主体的存在。现实的人掌握着自身的生命决定权,绝不是服从于生存必然的囚徒,而是自己通过否定性活动来确证自己的生命掌控者。首先,现实的人的生存积淀于物质生产,同时确证于物质生产。人是自然存在物,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其次,人通过感性实践活动对象化自然界以确证自己本质,是以“社会”的方式进行的。最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人自身和思维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第三部分基于人的辩证存在是人的现实性确证进行研究分析。在传统哲学中,哲学家对“人之谜”的解答,或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或诉诸于经验直观和先验理性,试图对所处其中的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但是,他们始终未触及真正的人的内核。马克思立足于对抽象的人批判的基础之上,用人的辩证存在破解了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局面,找到了人的现实性确证的关键。
第四部分升华至世界历史的生成是人的辩证存在的确证。人的辩证存在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但是在马克思之前,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都是抽象的。历史绝非是黑格尔所理解的意识内在的自为运动的结果,而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持续创造的结果。马克思从物质实践角度出发,立足于现实的人对历史之谜展开探究,阐明人和历史是不断生成的。人的辩证存在是历史辩证存在的内在规定,人的辩证存在决定了历史的辩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