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
人类解放思想
当代启示
摘要: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它包含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也包含着无产阶级实现解放并最终赢得自由的理论。马克思早期对于人类解放思想的探索,始于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一直延续到《共产党宣言》。在中学毕业之际,马克思就已经明确地阐述了他对于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理念,以及树立一种以人类福祉为最高追求、甘于奉献的职业观念和理想信念,并且用其一生去践行,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正是由此产生。在后续探索中,马克思逐步完善其人类解放思想,对人类解放的含义、主体力量、实现方式、终极目标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围绕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这一主题,整个文章的主要结构共分为六个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等。
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探讨了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产生过程,重点分析了其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就历史背景而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与工人劳动生产之间的矛盾顿时冲突起来;而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变得更加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束缚了劳动者的自由与发展,工人在身心上都受到了重创,导致工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困境,寻求自身的解放,并对自由和解放的意识更加强烈,马克思迫切希望解决这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早期的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理性人学思想,经过中世纪宗教人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维的影响,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自由的探索与追求,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对人的美好设想,都对马克思早期的人类解放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与思考,为后续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探索历程。涵盖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后续发展。具体来说,这部分主要是从马克思的中学时期开始一直到《共产党宣言》时期来论述马克思的思考和探索过程。马克思在中学的毕业论文中表达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来在《博士论文》中,接触了更多的社会现实,体会到要通过斗争实现自己的美好信念;《莱茵报》时期由于林木盗窃法和对自身正当权利的维护受到不公待遇发现物质利益束缚人类的自由与解放;在《巴黎手稿》时期,开始探索并论述了人的本质力量如何复归。随后,在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神圣家族》一书指出了人类解放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而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进一步提出了改造世界才是根本任务的观点。《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科学实践观出发,寻找人类解放的道路。这些著作共同展示了马克思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第四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分析解读,明确了人类解放的含义,对人类解放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梳理了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方式、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这几个方面的论述,这部分也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多重维度: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精神解放展开进行了梳理。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当代启示。文章通过全面理解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并具体阐述了该思想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启示。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更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鲜明体现。在当代启示方面,研究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有利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导向、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总之,马克思一生致力追求人类解放。尽管马克思的生活环境和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的早期人性解放思想仍然显示出其特有的理论魅力,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