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人学思想
唯物史观
摘要:
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康德的主体性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抽象劳动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为马克思提供了思想借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中,关于劳动创造价值和理性人的思想,让马克思认识到劳动在人的生存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关于“和谐社会”和“协作劳动”等思想,为马克思关于人通过劳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启示;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人类学思想,对马克思理解人类史前史中劳动的作用有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是历史形成的,有其内在发展逻辑,其思想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视野中的人,首先是自然人,即人通过劳动脱离自然界、脱离母体而成为人,进而人通过现实的劳动实践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等,成为社会的人;二是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马克思早期思想由于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用类的概念指称人的本质。后来,随着马克思思想认识的不断发展,他逐步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认识到人是多种规定的综合,是有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现实存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三是从“人的生成”到“人的发展”。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从关注人的生成开始,即首先关注人通过劳动脱离自然界,人的五官四肢通过劳动得到发展,人的意识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等。进而,马克思的理论指向最终落到人的发展层面,即人如何通过劳动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人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基础;其二,人的思想意识在劳动中生成。人是区别于动物的有独特的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思想意识及思维结构都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其三,人的社会关系在劳动中形成。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社会关系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其四,人在劳动中逐渐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人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资料、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最终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不自由和片面化,逐渐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历史意义方面,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与他的人学思想和唯物史观的形成,在逻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对于科学的人学思想最终形成和唯物史观的最终确立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深入挖掘马克思“劳动创造人”思想的深刻内涵,能够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为广大青年担当时代使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刻的哲学理论指导和思想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