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数字劳动异化
当代价值
摘要:
异化是马克思著作中贯穿始终的主题,马克思将异化与诸多领域联系在一起,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劳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的核心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手稿》)中对这一概念做了系统阐述。之后,马克思虽然放弃了将异化劳动作为建构体系的基础概念的想法,但异化劳动思想始终存在于其理论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下文简称《大纲》)中,异化概念再次成为起着重要作用的概念。在数字化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劳动形态有所变化,但劳动异化依然普遍存在。深入探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劳动异化及思考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进行思想溯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改造而来的。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将异化等同于对象化,绝对精神通过对象化体现出来,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将异化和对象化区分开来,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的类本质异化以及宗教异化,马克思对其改造体现在吸收了其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出异化是现实的劳动的异化。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和阐发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集中体现在《手稿》以及《大纲》中。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主要以拜物教的形式出现,本文不加以深入探讨。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系统论述,马克思揭示了异化的四重规定性,他认为私有财产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而是其结果,要克服异化必须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在《大纲》中,马克思把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同剩余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观点联系在一起,说明劳动是如何造成它本身异化的。马克思通过提出自由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揭示出异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除。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运用,用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中数字劳动形态。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数字劳动的关系梳理,对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异化本质和原因进行分析,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数字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及数字劳动是否存在剥削进行理论回应,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事实确证。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仍然有它的时代价值。它不仅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异化现象的重要工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