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
人民主体
当代价值
摘要: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整个唯物史观中是举足轻重的,它科学地论证了人民是历史、实践和利益价值的主体,人民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实现人民主体,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基本态度。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是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获得的最新成就,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在逻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因此,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民主体的认识和坚定我们的人民旨向,同时还有助于分析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与中国现实的结合,挖掘其当代价值,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本文在不断收集和整理现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整理,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概念和形成条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人民”是具有多重解读的动态范畴,“人民主体”包含了人民主体性作用和人民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其次,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民生活日益贫苦、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人民已经意识到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和专制;同时,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广受欢迎,如此的现实环境和理论基础催生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再次,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按时间顺序进行研究和梳理后,得出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从青年时期的《博士论文》到晚年时期的《哥达纲领批判》主要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而且其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阶段是与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几乎一致。再再次,人民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主体作用,拥有实践的特性、从事着生产实践活动的实践主体作用以及价值创造、评价、享有的价值主体作用是人民成为主体的原因;而人民主体则具体表现在人民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实现人民主体需要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手段、拥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保障,还需要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最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向人们揭开了历史发展的神秘面纱,其在当代中国有着丰富的价值,不仅一直为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滋养,为我们提供科学认知,还为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在当前形势下,对其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探究,有利于其与时俱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进程中、在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结合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