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治理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追根溯源,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能够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深层的力量,从而有助于释放出更大的国家治理效能,加速中国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思想诞生于特定的时代之中。马克思虽然没有一本著作专门介绍他的国家治理思想,但通过对马克思所处时代、成长历程以及经典著作的分析,随处可见其国家治理思想的踪迹。聚焦于马克思所处动荡的资本主义社会,关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及其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可见,在无产阶级寻求斗争新路径的过程中,对于理论指导提出了更多需求。在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形成过程中,清晰可见近代哲学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国家学说的身影。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具有一条从探索、到发展、最终不断完善的清晰脉络。马克思由现实批判入未来构想,从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治理主体的批判出发,揭露其虚伪的“自由与平等”,揭示资本主义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剥削与压迫的工具。之后,他立足现实阐述无产阶级国家应有的治理模式,在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中,强调坚持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此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也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作出设想,指出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将自发消亡,过渡到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旨趣。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奠基在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它为中国国家治理效能更好释放提供了不竭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厘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锐利武器,在使用这一武器的时候,我们既要肯定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积极方面,又要看见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消极影响,从而使我国更加专注于自身治理的发展。同时,在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方面,这一思想为健全我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中对于“人类解放”理想蓝图的绘制为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通过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实的物质基础,不断协调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优化多元主体治理格局,逐步将权力回归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