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的本质
感性的人
现实的人
马克思
摘要:
生活的变迁推动着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基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对自身做出哲学的解释,这是哲学的历史使命,于是便产生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内容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以其全新的理论视野和理论内容,对一切旧哲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改造,开辟了关于人的问题研究的新路径。本文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为题,以时间线索和文本线索为依据,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展开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时代阐发,为我们理解当下,解决当下实存的人的问题的困境提供一定哲学启发。
第一章,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回溯。笔者首先从三个阶段对马克思之前的人的本质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一是古希腊哲学。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历史中,古希腊哲学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性,它以自身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千年基调。在人的本质的问题探讨上,古希腊哲学强调人的德性,对人的道德属性进行了多方位的、多层次的阐述;二是中世纪神学。中世纪神学的兴起和长达千年的宗教统治使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陷入黑暗,人性之光晦暗不明;三是近代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的兴起是对中世纪神学专制的反抗。就结果而言,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冲破了神学对人的遮蔽和压抑,唤起了人的重新觉醒。此外,笔者还就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来源,即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从结果来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源起于过往哲学及其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批判和创新,由此而产生了马克思本人对人的本质的新的理解及成果。对人的本质理论进行历史的回溯,能够让我们更加客观的审视人的本质问题探索的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演进。人的本质理论在人类历史中以传承和批判性发展的形态呈现出来,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亦是如此。在本节中,笔者以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梳理了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理清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演进过程。早期的马克思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理解和研究人的问题,中期的马克思则是借助费尔巴哈哲学转入对人的本质的感性理解阶段。最后,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以“现实的人”这一概念为核心,构建起了历史唯物主义,也构建起了他的以“现实的人”概念为核心的人的本质理论体系。“现实的人”概念源起于费尔巴哈,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为内核,揭示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问题所在,并重构了这一概念,充实了其哲学内涵。
第三章,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在超越与现实指向。就这一理论的内在超越和现实指向进行阐明,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所实现的内在超越和其强烈的现实指向进行阐述,论证其对人的本质问题探索的科学性和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必要性。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哲学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通过对“抽象的人”的批判,颠覆了传承千年的传统人性论。在哲学史上,马克思建立的以“现实的人”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的感性存在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完成了由费尔巴哈开启的哲学的本体论革命。哲学是人的学问,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是哲学的内在使命。在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能够为我们科学的审视现实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