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类本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
类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重要前提和出发点。目前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类本质思想已做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其思想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现实观照与实践意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深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类本质思想研究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真理性与革命性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类本质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思想始终。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四部重要著作中的类本质思想最为深刻系统。通过运用文本解读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解释学方法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和马克思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类本质的相关论述进行研究与分析,力求从生产劳动、主体交互、生活需要以及人的解放等多维度挖掘类本质的本真内涵,从而揭示类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阐明类本质的思想来源及其马克思恩格斯对它的改造发展。类本质思想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出发对其进行批判改造,使之成为科学的范畴和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精神劳动发展为现实劳动,将费尔巴哈感性的类意识发展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将赫斯理想式的伦理预设发展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其次,探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类本质的哲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做自己的对象,把自身当做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再次,深入分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类本质的社会性内涵。类本质是主体间的交互,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社会中现实的个人是类本质的依托,个人通过对象化活动拓展了生活领域,发展了生活需要,扩大了交往范围。继而,分析《共产党宣言》中自由全面发展的类本质思想。类本质并不是固定抽象的,而是随着共产主义运动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是推动共产主义的内在力量。最后,总结类本质思想的本真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类本质是人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是对个体与整体价值的辩证性认识,是人超越自身的历史性过程。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代社会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本真内涵上看,类本质是人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对个体与整体价值的辩证性认识和人超越自身的历史性过程;从理论地位上看,类本质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重要证据;从当代价值上看,类本质为个体生存价值提供新的思考,为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为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进程提供原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