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巴黎手稿》主题
主体出发点
摘要: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作品,体现在其著述的主题上仍众说纷纭,包括“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异化逻辑揭示”“经济研究的哲学分析”等各种观点。笔者通过著作的“问题背景”分析和实际内容的解读,认为“手稿”的著述是为了解决如何基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来进行经济研究,解决马克思哲学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的论证,以及哲学如何内化为经济的现实研究的问题,这是马克思著述“手稿”的真正主题。在具体文本上包括了三个层次的论题:一是“手稿”的“笔记本Ⅰ”系资本主义现实即异化劳动的“原本”即事实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的引入方法和批判尺度;二是整个手稿特别是“笔记本Ⅱ”“笔记本Ⅲ”几乎都贯穿了对国民经济学这个“副本”的批判,以此阐明“现实的人”这个主体出发点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学所应有的理论维度;三是“手稿”专撰“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节,是以此对“现实的人”这一主体作为出发点在方法论上的哲学补充论证。马克思对德国哲学扬弃的批判逻辑,实现哲学出发点“现实的人”即主体立场在经济学中的引入,才有后来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这是“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学理意义,也是科学理解“手稿”的应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