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京展览馆
俄罗斯古典主义
建筑规划
室内设计
摘要:
北京展览馆(原苏联展览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前苏联援建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型展览馆,于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北京展览馆作为新时代的建筑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出拜占庭建筑设计理念和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特征,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语汇,是中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建筑艺术杰作。因此,对其建筑艺术价值的挖掘,对全面了解建国初期前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前苏联建筑设计理论和审美取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者通过对北京展览馆建设背景的梳理,发现其设计理念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前苏联“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理论。其本质是对俄罗斯古典建筑的复兴。经案例对比分析,认为北京展览馆的建筑设计概念与圣彼得堡海军总部、莫斯科国家经济成就展览中心主展厅,以及维也纳国际展览会前苏联展览馆三个建筑原型有着极高的关联度。也进一步证明了北京展览馆对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精准借鉴。其次,在分析北京展览馆原始建筑设计规划时发现,北京展览馆不但具有中轴线主导的喷泉广场,而且还有向南延伸的巨大绿地景观广场,带来令人震撼的建筑景观规划效果,在首都绝无仅有。证明其设计理念颇具前瞻性。第三,通过对北京展览馆进一步的实地调研,作者发现其建筑和室内设计集中体现了拜占庭总体艺术设计主旨。同时融入了罗曼风格、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等设计元素,并巧妙地将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第四,通过与北京展览馆设计亲历者常沙娜教授的访谈,发现当时的设计方案里包含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东方艺术之光闪耀在这座地标式建筑中,这是该研究的一个亮点。第五,通过对上海展览中心的调研,作者发现,北京展览馆建筑设计思想,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各地地标式建筑起到了示范作用。最后,作者利用外来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比较的方法,对北京展览馆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探讨,试图解读北京展览馆的美学内涵。希望能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