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场所记忆
城中村
公共空间设计
文化传承
小洲村
摘要:
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同样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城中村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以及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不过,在城市扩张和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城中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像空间建设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社会治安隐患等,这些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城中村作为城市历史记忆的特殊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文化传承与空间更新的双重挑战。场所记忆作为集体记忆的延伸,契合城中村的微更新改造方式。它一方面能够激活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引导强化城中村的文化特性。
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制定了研究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等方式,对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总结出城中村保护发展现状和具体研究进展,归纳了国内外城中村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场所记忆与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本文对场所记忆的来源、发展及特征等相关方面进行论述,为分析城中村与场所记忆理论的契合度做了铺垫,通过对场所记忆理论的应用原则和城中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的结合,提出了场所记忆理论指导结合城中村保护更新发展。
本文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场所记忆文化资源,开展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通过对小洲村现有资源的保护现状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变迁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了小洲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城中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布局,唤醒空间记忆;提升公共服务,再现生活气息;强化环境保护,挖掘商业潜能;激活文化内涵,重构文化记忆。最后,本文以自身设计方案为例,对小洲村的公共空间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践,并通过设计实践项目论证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促进小洲村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在场所记忆视角下城中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