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空间转向
侗族传统
火塘空间
室内设计
摘要:
乡村是文化,民族,社会的地域结合体,兼具文化,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近年乡村振兴系列政策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实现文化复兴的重要部署。民族聚落是村落自然景观与原住居民生活空间和谐共生的文化遗迹,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但在乡村高速发展的快速道上,地域传统文化亦开始出现被现代思潮所代替,甚至出现了断链与荒弃。尤其少数民族聚落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强势介入,导致少数民族村落精神空间走向落寞,建筑整体风貌本土化偏离严重,民俗文化氛围逐渐消失,因此对于如何保护和继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并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是现代传统民族村落需解决问题。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较为集中的民族,但近年在乡村振兴及改造过程中,围绕民族乡村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针对其生产、生活空间的复兴的空间研究较为局限。基于此,本文选择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广西龙胜广南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民俗文化断层”、“人居环境落后”和“文化氛围缺失”等方面问题,结合“空间转向理论”展开主题性火塘空间相应研究,以侗寨传统空间——广南村的火塘作为载体,在空间转向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下,针对侗族的一系列文化特征与村民需求展开设计实践。探究桂北侗族聚落特征相关概念对桂北建筑结构、建筑技艺、文化元素深入剖析,厘清对比各族火塘的共同点与各自特点,归纳出广南侗寨火塘的特点属性及改进之处;将空间转向三个关键指向与火塘空间属性进行设计实践,确立火塘空间设计定位,实现人文地理方面,多维功能方面,环境生态方面的空间转向变革;基于火塘空间设计创新实践展示,对实地项目分析,侗族内部的元素进行提取且直接或组合的方式应用到空间设计中,打造多维功能蕴含文化的火塘空间分布及内饰同时对于空间的光影、材质、动线、文化民俗进行方案展示;希望通过对于侗族的传统建筑之一的火塘复兴,延展出更多的民族性实体建筑的重新恢复到少数民族的视野中锁住文化乡愁创造更多的传统空间落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