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室内设计
共享自习室
共享空间
学习空间
摘要:
近年来,“共享”经济紧扣市场脉搏,使一些共享概念下的行业扩张了新的活力、潜力和想象力,共享经济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了国民消费朝向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人们精神生活相关的共享经济服务也随之得到了重视。我国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愈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提升,可以通过云课堂等形式实现线上非正式学习,并且工作求职形势加剧,人们需要通过考研、考证等途径进行提升,相对应需要大量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而公共图书馆、书吧、咖啡厅等存在着数量、距离、环境的不便,共享自习室作为公共学习空间中的补充空间便成为了消费者的新选择。共享自习室近年来的用户规模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受众人群主要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以这一群人在空间中的体验感受做依据。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虽然部分自习室在新建时对此有所重视,但是仍存在功能配置上和情感体验上的不足。本文主要围绕功能配置和情感体验两点出发,通过考察调研与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与对比分析法探讨使用者对共享自习室空间环境设计的使用现状和使用需求,提出高效性、精致性、多样性和人性化特征的空间设计策略,以期通过此举对共享自习室空间设计研究保留借鉴,塑造学习空间该有的环境氛围,为学习服务型空间补充人文关怀,体现共享自习室与使用者的关联性所表现的价值,完善共享自习室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策略研究。本文始于对共享自习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并由此展开空间设计的研究步骤。首先明确研究问题并进行分析,对共享自习室当下现状研究进行概况梳理,结合理论分析对其发展演变进行探讨,提出对共享自习室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其次通过实例调查西安、广州两地自习室的使用状况,对其布局的普遍性、特殊性进行分类研究,罗列出其基本的空间组织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深入了解,并观察使用者在自习室的行为和心理,从使用者坐姿、站姿、斜靠、四周活动等使用状况,以及集中注意力、发散注意力、集中与发散频繁转换注意力的学习模式,公共性、私密性、审美性和多样性等心理需求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最后为空间中对应的功能配置和情感体验提出了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