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装配式装修墙面
饰面板
模数
多样化
室内空间设计
摘要:
近年来,在住宅产业化发展方面,我国为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化解过剩工业产能,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出台、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用以促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关协调发展。于2016年2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9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等文件,明确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行业目标,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在出台、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标准中,强调各地在现阶段及后续的一段时期内,均需在新建建筑中达到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规模,并通过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评价形式,倡导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的施工方式,用以同步推进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进而协调推进装配式建筑在主体结构、设备管线、外围护结构、内装系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装配式装修采用装修部品部件工厂预制化设计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安装的方式进行住宅室内空间的装饰美化。现阶段,国内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还处在市场推广与孕育阶段,其发展与研究都较为侧重于借鉴和分析国外成熟的装配式装修技术形式和体系方面,对于该室内装修工程技术形式所营建的室内空间环境带给人们的居住体验分析和设计塑造能力都相对较为匮乏,使得现阶段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形式构建的室内空间环境相对趋向于满足室内空间环境的基础平整与美化,在设计形式的创造和空间感受的丰富上略显单薄与平淡,不能充分地满足当今多元文化发展下人们的丰富居住体验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工厂预制化生产与用户多元化需求间的不均衡状态造成的,虽然装配式装修各部品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的方式用以协调上述不均衡状态,使其在设计塑造和具体应用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由于现阶段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的模块化设计生产中注重满足室内空间界面的结构围护和产品规格体系间的模数协调,即注重该装修技术形式在功能层面上的实现,而缺乏该技术形式在室内空间环境塑造能力上的发展;使得采用该技术形式下的装修部品部件在模块化设计生产中模数尺寸的划分和联系都较为单一和简陋,不能充分地满足室内空间设计中丰富形式和氛围塑造的需要,不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故通过分析装配式装修技术形式在室内空间设计上的优势与弊端,结合室内空间设计的多元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技术形式在模块化设计中部品部件间的模数关系和尺寸选择,可为其在室内空间的设计应用中降低自身体系的局限,从而为该技术形式创造丰富的人居环境提供裨益。由于在近地空间中,人体除睡眠状态下身体呈俯卧姿态,其余工作状态下受机体结构和物理重力的影响,人体会以站立、倚坐、平坐、下蹲等姿态长时间保持水平向度的视线趋向,使得其视野范围受周遭垂直竖立物的影响较大,加之视觉在机体感知方式中相对于其他感知方式对空间范围及形式的获取更为迅速和全面,使得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会更多地考虑墙体界面形式的塑造和表现,用以丰富和强化室内空间形象的视觉表达,从而加深空间体验者的空间感受。而作为重要的空间限定物“墙体”,在建筑构筑过程中其水平向度上的尺寸往往会与天顶和地面的尺寸互相协调一致,共同围合以构筑适宜于人体居住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且其自身在结构形式上也相对于天顶和地面而言更为丰富。而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则是由工厂预制化标准生产,现场装配化模块安装用以营建室内空间环境的,其部品部件之间的规格尺寸受统一的模数关系协调和限制,且部品部件之间的模数关系和尺寸设定在标准化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使得其可以通过对装配式装修某个部品体系进行单独的模数关系研究,从而延展应用到其他部品体系中去。故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墙面形式的塑造和表现,对空间氛围的影响较为重要,且其形式的组合也更为丰富,加之装配式装修各部品体系间具有的模数关系互通性,使得以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体系的优化设计为代表,进而分析该技术形式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造型优势和具体应用,可以进一步推进装配式装修产业的发展。经分析,制约既有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体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墙面形式塑造的主要因素是该体系的墙面围护结构——集成饰面层模块“饰面板”规格尺寸的划分和联系较为单一和简洁,不能充分地满足多样的空间氛围塑造需要;故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体系中集成饰面层模块“饰面板”的相关模数和尺寸设定因素入手,从饰面板的外观形状、材料结构、人机关系和应用条件中总结出集成饰面层模块在规格尺寸及模数关系上的优化设定原则;之后依据建筑模数体系、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模数体系、常规室内空间墙面围护结构尺寸和既有饰面板的规格尺寸与模数关系,并借鉴黄金分割比例和斐波那契数列在级数关系和级数确定上的优势,提出饰面板规格尺寸优化设定的相关模数关系和规格尺寸。其后,由于规格尺寸经优化设定后的饰面板组合在墙面造型能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结合饰面板拼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