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湿地公园
天河湿地公园
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经历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生态问题,其中水安全和水质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为应对水问题,许多发达国家依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2014年建设部公布《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标志着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启动。而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之肺,拥有大面积水体和绿地,成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最佳实践场地;同时,它作为公园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若能把湿地公园的水处理、湿地生态保护和公共空间设计有机结合将能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广州市由于地形气候、城市化的原因,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水问题,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实践。广州市政府曾在2013年以海绵城市为指导思想,委托北京土人设计团队设计了广州天河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建成至今已运行了8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其在水处理及生态方面效果受到公众质疑。本文希望通过多方面资料搜集和详细现场调研了解其运行状况,基于对现实状况的反思与评价,对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如何达到生态性和公共性两者“1+1大于2”的效果提出基于城市设计的策略指引。
本文对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综合各类水管理的策略方法,结合湿地公园生态设计方法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提出广州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法工具箱,并尝试在广州天河湿地公园的优化设计方案中加以运用。首先,梳理国内外水管理相关理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探索过程。其次,分析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具体设计案例,以水处理、湿地生态保护、公共空间优化等层面总结设计方法。再次,依据广州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现有海绵城市建设状况,从以上三方面提出适合广州的海绵型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此外,对天河湿地公园的现状作调研分析,总结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在上述设计方法中提取适用部分,从湿地公园与周边街区的关系以及公园内部情况两方面提出广州天河湿地公园优化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