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行为特征
高校图书馆
室内设计
非正式学习空间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推进,教育部门和高校逐渐认识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强调在高校环境建设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与发展潜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深入考虑如何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感和功能性。对于这一问题,虽然已有一些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缺乏对大学生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也限制了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优化和提升。本研究以高校图书馆内学生的行为特征为切入点,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的室内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访谈法、问卷调查、交叉分析等多种方式,分析出学生的行为特征与学习习惯,并以此对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进行设计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赋有艺术性、创造性的空间环境,促进其学术研究和个人成长。
本文以大学生行为特征与高校图书馆设计理念为指导,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行为特征与高校图书馆设计的相关理论、原则以及设计内容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环境心理学、人本主义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信息技术时代新社会环境和挑战,总结出以大学生行为特征设计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以及必要性,对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图书馆内学习空间现存问题,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室内设计相融合,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高校图书馆设计应用。提出了满足大学生行为特征的需求、整体性与多元性共存、加强学习空间复合性、注重校园文化等四项设计原则。从构建符合大学生行为特征的空间布局、符合大学生行为特征的界面与光环境设计、符合大学生行为特征的软装与辅助设施设计等三个设计策略出发,详细规划对应大学生不同的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学习空间设计。最后,根据设计策略对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一至三楼学习空间进行设计实践。
本文主要创新点是以大学生的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作为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的核心要素,并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对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设计策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