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智能化社区
老年社区
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
自21世纪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同行业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以期缓解不断加大的社会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首次强调必须全面落实有利于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战略。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医疗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人们的寿命逐渐增长。老年社区是一种创新养老模式,把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有机融合,不仅可以确保老人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还创建了多元化的公共空间,改善了老人枯燥乏味的生活,让老人不再感觉孤独。从目前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方面来看,明显更加关注服务水平、整体质量以及功能,反而忽略了老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对老年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展开探讨,有利于空间内的所有功能真正发挥其具有的作用,塑造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为老人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所以,本文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由积极老龄化的角度入手,着重对老年社区公共社区设计展开探讨,具体涵盖下述内容:第一,对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展开研究,阐述最新出台的养老政策,明确老人实际需求,并对养老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学术界已经取得的和积极老龄化有关的研究成果做出概括,了解学术界的研究方向。第二,详细阐述和本文研究有关的积极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内的理论,充分考虑老人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着重就公共空间方面的具体需求展开探讨,结合实地调研取得的数据信息,明确现阶段老年社区公共空间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深层次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以有关理论与已有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环境、空间以及交通入手展开调研,结合取得的调研结果,明确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应始终秉承互动、积极性、健康、识别性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依据,为更好的改善老人精神生活,要求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功能组织、环境细节、环境营造这三个方面,同时在上海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实践。
现如今,老人对生活质量以及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视,因此空间环境意义重大,必须和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和谐友好的关系,不仅要求功能与物质等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还应最大限度的引导老人参与各类活动,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避免在精神上出现空虚以及孤独的情绪。本文由积极老龄化角度入手,高度关注老人精神需求以及心理感受,以期建设更加优良的空间环境,充分考虑空间环境、内容以及氛围等因素,希望可以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发展,加强老人和外界的交流互动。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对老年社区建设和公共空间社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营造高品质、多功能的老年人居住空间、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