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筝
人物纪录片
叙事策略
视听语言
摘要:
纪录片《琴路》的主人公高志是扬州大学音乐学院16级音乐表演班的学生。故事背景为高志听从古筝专任教师成莉老师的建议、积极备战第三届“敦煌杯”古筝艺术大赛。本片主要讲述了高志前往上海参加全国第三届“敦煌杯”古筝艺术大赛,虽然精心备战许久最终依然落败,但他依旧心爱古筝,继续追逐音乐梦的一系列故事。本片试图通过高志上海逐梦破碎,来展现音乐生学习生活中的前进与挫折,令观众可以了解高校音乐生最真实的一面。既希望通过《琴路》展现出古筝的艺术魅力,同时剥离古筝的表象,将观众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古筝与人生成长的关系上。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在绪论部分,主要通过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价值五个部分,详细地介绍本人创作的现实背景与影片核心内容,即揭示扬州大学音乐班古筝学子的精神面貌——逐梦精神,期盼通过《琴路》令更多的人喜爱扬州本土古筝文化。第一章创作实践部分,笔者并没有铺开陈述,而是对各个环节做了简要说明,此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在第二章叙事策略分析中,笔者主要从叙事主题与风格、叙事视角与人称、叙事结构与技巧三个角度对纪录片《琴路》进行剖析,展现出《纪录》完整的故事框架和翔实的故事内容。并且对叙事技巧中的心理外化做了详细说明,因为这也是纪录片《琴路》的一大亮点。在第三章视听语言分析中,笔者遵循前辈们的创作技法,采用的航拍镜头、延时镜头与长镜头,希望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体验。与此同时,笔者也注意运用多种声音语言,从听觉上丰富影片内容。第四章主要是创作反思,在此部分笔者反思了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包括镜头语言不够丰富、解说词不够凝练等,期待能更进一步。本文是笔者在学习人物纪录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作的毕业作品《琴路》,着重探讨人物纪录片的前期策划、叙事策略以及视听语言运用,以期运用影像更好地呈现古筝的艺术魅力,更好地展示古筝学习者的精神风貌,为扬州大学音乐生留影,为扬州古筝的发展存像,为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影像资料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