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品柱
弹弦乐器
琵琶
音乐实践
摘要:
乐器是人类最早拥有的精神财富之一,它跟随人类的发展不断进步。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制作相对粗糙的“体鸣乐器”与“气鸣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提高,乐器的种类与制作工艺逐渐丰富完善,其中就诞生了通过震动琴弦来发音的“弦鸣乐器”。古代中国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种类的“弦鸣乐器”存在,从激发琴弦的方式来看,“弦鸣乐器”可分为用拨子或手弹为主的“弹弦乐器”、用琴弓拉弦发声的“拉弦乐器”以及少量的“击弦乐器”三类;从演奏姿态来看“弦鸣乐器”又主要由“坐卧类”与“抱持类”两个类别构成,而大部分“抱持类弹弦乐器”中都含有“品柱”这一配件。“柱”是通过限定乐器的弦长,来控制乐器音高,是构成乐器音程关系的重要部件。在大部分“抱持类弹弦乐器中”,“柱”固定在琴身上不可移动,且形态呈根根有序排列之姿,后由官职制度引申到乐器上,便有了“品柱”这一专有名词。本文第一章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设“品柱”乐器在古文献中的记载,分析“品柱”的源流与其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对“品柱”在弹弦乐器中的声学意义及“品柱”的分类与形成分支的原因进行研究。第二章通过琵琶类乐器的历史变迁,来分析“品柱”在弹弦乐器变迁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第三章通过对域内丝路地区各民族设“品柱”弹弦乐器进行研究,从乐器所使用形制、乐律等角度出发,分析域内丝路地区与中原地区“品柱”的异同、传承与联系。第四章分析了“品柱”对实际演奏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并通过对古代传世曲谱进行研究,反推“品柱”的排列方式、柱数及形制。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抱持类弹弦乐器“品柱”进行研究,希望所得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类别乐器的演奏与创作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