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中国近代史
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人物教学
摘要:
2017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首次将家国情怀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随后,教育部又于2020年对其进行修订,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再次重申了家国情怀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就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家国情怀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落实过程中,出现了抓手不明确、拔高太生硬、评价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历史人物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他们致力于救亡图存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表现出了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肥沃土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家国情怀素养切实落实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历史人物教学和家国情怀素养进行有机结合的前提是透彻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适应高考命题趋势的客观需要出发,看出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人物教学的目标追求;在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呈现方式和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培养资源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历史人物是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资源依托的结论。为了更好地借助历史人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应该从多个教学环节展开培养策略的探索。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精选”和“丰富”,来实现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授课过程中,在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和新课小结等多个环节借助历史人物来创设历史情境。在课后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历史人物传记、参与历史表现性活动和寻访家乡历史人物等课外活动,进一步于无声处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了使一线教师更加明确借助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笔者将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19课《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重点使用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材料、图片作为教学材料,借助教师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与补充完善,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进行讲解,力求阐明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借助高中历史人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