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铝及铝合金
机械抛磨
电化学抛光
表面粗糙度
表面光泽度
摘要:
铝及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日用五金、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铝合金质地软、硬度低,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使零件产生表面缺陷,在一些应用环境和使用要求较严格的场合,不仅对零件表面的平整度有要求,对表面质感及光泽度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在一些特定场合,还需要零件形成某种特定表面形貌,因此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也成为光整加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机械抛磨和电化学抛光是铝合金表面处理常用的抛光工艺,机械抛磨可以获得较为平整的表面,但加工后表面纹理存在方向性、加工效率低,电化学抛光一般可使铝件在原有表面粗糙度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优点是加工后表面无方向性、质感好、加工效率较高。实际生产中的铝合金零件,例如一些外观件,要求既有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又有较好的表面质感及纹理,或者一些流体部件要求形成特定的表面形貌,靠单个工艺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对零件先进行机械抛磨预处理,再进行电化学或化学处理,这就需要研究不同工艺联合使用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实现整体上的工艺优化。本文通过研究铝合金机械抛磨加工和电化学抛光技术的工艺规律,探究二者联合使用时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为实现以高效率获取具有良好质感和一定表面粗糙度的铝合金材料提供技术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以6061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以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泽度作为试验评价指标,设计并搭建机械抛磨加工试验平台,以粒度砂纸、主轴转速及抛磨时间作为试验因素,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参数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砂纸粒度,其次是抛磨时间,最后是主轴转速。不同粒度的砂纸在抛磨30s后即可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表面粗糙度区间,增加加工时间对于表面粗糙度不再产生改善效果。2.在机械抛磨试验的基础上,以机械抛磨后的工件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时间为60s、120s的电化学抛光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粒度大于800的砂纸抛磨后的试件,粗糙度值均有所改善,而采用粒度更细的砂纸抛磨所获得的工件表面,经电化学抛光后粗糙度值并未显著改善。使用800目的砂纸抛磨后再经过电化学抛光表面光泽度提升了183.9GU。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降低表面粗糙度为主要优化目标时,可以选择电压为10V,电流密度为4.2A/cm,抛光时间为20s的工艺参数;以提升光泽度为主要优化目标时,可以选择电压为10V,电流密度为3.0A/cm,抛光时间为40s的工艺参数。本文研究背景来源于丹东某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结果主要为其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抛磨预处理及电化学抛光工艺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所采用的工艺手段与企业实际基本一致,旨在通过掌握工艺规律,以便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实现零件表面粗糙度、纹理及光泽度的改善。但是从加工技术角度本身,还有很多可以优化或替代的方法,这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