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萃取精馏
凹凸棒土
WO3负载量
甲酚
烷基化
摘要:
对甲酚(PC)和间甲酚(MC),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工程塑料、医药、香料、染料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应用,且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甲酚生产过程中,PC、MC一般同时共存,因此这两种物质的分离显得非常重要。但PC和MC的沸点分别为202.3℃和203.0℃,温差不到1.0℃。因此常规精馏难以分离。为此,本文首先使用萃取精馏法(二乙醇胺为萃取精馏剂)分离PC、MC,以验证文献提出的分离方法。结果显示二乙醇胺对PC、MC的分子间作用力相近,相对挥发度改善效果不明显,故醇胺可能不能作为分离PC、MC的萃取精馏剂。为此,本文采用了烷基化分离PC、MC的思路,合成了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凹凸棒土(ATP)的催化剂,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浸渍法以酸性ATP为载体制备了负载不同金属(Fe,Cu,,Mo,W)氧化物改性ATP的催化剂。研究发现金属氧化物的添加有助于增加ATP表面的L酸性中心数目,并提高催化剂的总酸量,从而有效提升金属氧化物负载ATP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其中负载WO的ATP催化剂效果最好。(2)考察了MoO和WO不同负载量对PC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其中当WO负载量为16%时催化效果最好,2-叔丁基对甲酚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达到78.8%和81.9%。随后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其中SEM表征发现WO成功负载到了ATP上;通过XRD分析发现ATP孔道结构未发生变化,表示成功制备负载WO的ATP催化材料;进一步,通过NH-TPD表征发现WO的负载了提高总酸量,且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总酸量呈上升趋势,反应活性提高;然而,N吸附-脱附曲线表征发现随着负载量WO的增加ATP比表面积不断下降,进而降低反应活性,正是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效果与负载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以负载14%MoO和负载16%WO的改性ATP为催化剂,对MC烷基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载16%WO的改性ATP催化效果较好,其单烷基化产物选择性为78.7%,收率为57.7%。进一步地使用该催化剂研究了PC和MC混合物烷基化反应的性能,结果发现PC和MC的转化率分别达到74.4%和71.3%;其中2-叔丁基对甲酚的收率为59.2%,选择性为79.6%,6-叔丁基间甲酚的收率为54.6%,选择性为76.5%。重复性考察显示:催化剂连续使用3次,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