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浮选
界面纳米气泡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力学性质
摘要:
随着矿物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泡沫浮选技术所要分离的矿物尺寸不断减小,导致微细粒分选难题突出。一般认为,气泡的纳米化对提高浮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考虑到在实际浮选应用中,浮选矿浆环境的复杂性,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纳米气泡在纯水体系下生成特性,包括纳米气泡最优成像参数确定、纳米气泡的识别、纳米气泡成核的影响因素、纳米气泡的机械稳定性,然后选取浮选体系中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溶液(CTAB、SDS、Trition X-100)、单一盐溶液(Na Cl)、混合溶液(SDS、Na Cl),将纳米气泡分别暴露于以上溶液中,分别研究了纳米气泡在上述溶液体系中的生成特性,包括几何特性和力学特性,最后阐明了纳米气泡在溶液化学条件下的稳定性机理,为进一步丰富纳米气泡稳定性理论和推进纳米气泡在实际浮选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在AFM智能模式下,高有序热解石墨(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HOPG)表面纳米气泡的高度随峰值力的增加而降低,结合纳米气泡表面力曲线分析,确定纳米气泡成像的最适峰值力为300 p N。从纳米气泡对气体溶解度特性响应、纳米力学特性响应、表面浸润特性响应三方面有效识别了纳米气泡,试验数据支持纳米气泡内部结构的气相本质。纳米气泡只能产生于疏水界面并且纳米气泡会优先成核在基底的粗糙区域。纳米气泡在垂直冲击力的作用下,高度发生变化但数量不变;在水平冲刷作用力的作用下,纳米气泡的数量发生变化,但几何性质保持稳定。在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溶液替换前后,三种性质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保持稳定,无其他影响气泡性质的污染物。在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纳米气泡的高度随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气泡高度变化不明显,甚至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出现高度降低的情况;纳米气泡的接触角随尺寸变化不明显,具有较小的尺寸依赖性。随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变化,不同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纳米气泡的表观硬度在0.0571-0.0248 n N/nm之间变化;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纳米气泡的表观硬度在0.0444-0.0386 n N/nm之间变化;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纳米气泡的表观硬度在0.0240-0.0196n N/nm之间变化。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中,纳米气泡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的表观硬度值与该浓度梯度下的几何特性变化相一致。在单一盐溶液体系中,溶液替换前后,纳米气泡的几何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在混合溶液体系中,纳米气泡的几何性质随混合溶液体系中SDS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张力分析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纳米气泡的表面张力在56.18-16.24 m N/m之间变化,从热力学角度和能量角度以及基于表面活性剂在空气-水界面吸附平衡描述的定量关系得出,低表面张力有助于纳米气泡维持短暂稳定,但不能作为其长久稳定的机理解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会彻底取代固-液界面的界面气层,纳米气泡在界面气层的气体补偿和表面活性剂对气体渗透性的屏蔽作用下,稳定存在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本论文共插图94幅,表格6个,参考文献10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