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降黏
不动杆菌
表面张力
摘要: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稠油油田的开发依旧是石油开发领域的重点难题,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是提高稠油开采效率的关键。相对于物理降黏法的高能耗和化学降黏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微生物降黏技术以其价格低、无污染、注入工艺及采出液处理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微生物降黏技术,降黏潜力大、环境友好、采出液不需特殊处理,是目前广受关注的环保型降黏技术。
本文在一株已筛选出的具有石油烃降解能力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D2的基础上,以探究其产表面活性剂特性和稠油降黏性能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菌株产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培养条件的p H值、温度、盐度三个方面进行菌株产表面活性剂最佳发酵条件研究,并观察菌种发酵动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菌株表面活性产物进行类型鉴定,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临界胶束浓度、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后以辽河油田稠油为例,探讨菌株D2产表面活性剂的降黏效果和应用潜力。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菌株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碳源是正十六烷,最佳氮源是硝酸铵。筛选出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正十六烷5 m L,硝酸铵1 g,Na Cl 10g,KH2PO41g,K2HPO41g,Mg SO4·7H2O 0.5g,Ca Cl20.02g,Fe2(SO4)30.05g,蒸馏水1000m 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张力值比在优化前降低了45.5%。该菌株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最佳发酵条件为:p H值为8,温度为30℃,盐度为10g·L-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值比在优化前降低了17.5%。该菌株生物表面活性产物的最佳发酵时间是4~8天,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2)菌株D2的表面活性产物为脂肽类化合物,其临界胶束浓度是180mg·L-1,能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8.1m N·m-1;其水溶液对不同乳化对象的乳化能力为:柴油>液体石蜡>原油,以柴油作为基底的乳化系数(EI24)为54.3%,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15~65℃、3~12 p H值、0~20%盐度的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表面活性。
(3)菌株D2表面活性产物对稠油的最佳降黏体系为:菌株发酵液加入量为稠油体系的60%(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81g·L-1),盐度为稠油体系的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8h。最大降黏率可达55.56%,降黏能力较好。对菌株D2的发酵液与稠油相互作用后的稠油样品进行族组分分析,以及与低黏原油相互作用后的原油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发酵液作用后的原油中,烷烃被有效降解;芳烃和沥青质含量也有所减少,说明菌株D2不仅能对稠油有效降黏,还能在原油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