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临绍小片
严州片
交界方言
语言接触
地理语言学
摘要:
汉语方言的边界研究一直是方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和徽语严州片是吴语和徽语的交界方言。本文对吴徽语交界地带的方言进行了实地调查,所涉及的区县有:杭州淳安县、桐庐县、临安区。我们在三个区县中以乡镇为单位选取了10个方言点,分别是:临绍小片的湍口镇(临安)、百江镇(桐庐)、东辉乡(桐庐)、合村乡(桐庐)、城南街道(桐庐);严州片的屏门乡(淳安)、瑶山乡(淳安)、临岐镇(淳安)、文昌镇(淳安)、千岛湖镇(淳安)。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吴语和徽语交界地带方言点的声韵调和词汇的特点,结合实验语音学、方言学、语言接触、地理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所得材料的记音整理和分析比较研究,讨论边界方言声韵调的演变,寻找词汇的接触与影响例证,探求方言演变的规律,并对交界地带的方言分区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展开。第1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步骤,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以及方言点的选取和发音人的情况。第2章主要介绍了临绍小片方言、严州片方言、地理语言学和交界方言的研究概况。第3章是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和徽语严州片的声母特点的研究,主要是从古全浊声母、日母字和泥来母字展开比较描写。第4章通过流摄一等字和蟹摄一等字分析说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和徽语严州片在韵母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第5章是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和徽语严州片的声调研究,主要是通过调型、调值和调类的归并来比较两片方言的特点。第6章通过对临绍小片和严州片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词类的调查,分析其特点,并运用方言接触理论对词汇的变化进行解释。第7章讨论了吴语临绍小片合村方言的归属问题,并对吴语临绍小片和严州片在声韵调和词汇方面异同的产生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本文进行概括总结。
本文的调查结果如下:(1)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塞音的今读音在吴徽语交界处临绍小片为浊音,依据语谱图和浊音起始时间来看,这不是真正的浊音,而是清音浊流现象,但是塞擦音声母和擦音声母基本已经全部清化;严州片的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塞音全部送气,但是塞擦音在今读中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泥来母字在临绍小片不混,泥母细音读[(?)],洪音读[n],来母读[l]。严州片的泥母细音不混,读为[n],泥母洪音和来母洪细音都相混,即[n/l]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2)韵母方面,蟹摄一等咍泰二韵在吴语临绍小片和徽语严州片发生混读;流摄一等见晓组字在徽语严州片今读[(?)],一致性强,在吴语临绍小片的今读复杂,共有五种表现:湍口镇今读[i],合村乡为[(?)],东辉乡和百江镇的今读为[io/iou]和[(?)u],城南街道的韵母今读音为[e]。(3)声调方面,声调的调值和调型在徽语严州片内部的一致性强,在吴语临绍小片表现复杂,例如阳平的调型就有中降、高降和平调三种表现,阴去有凹调、降调和升调三种调型。(4)临绍小片合村方言的归属,合村方言的声韵调的特点已经具备了徽语严州话的特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和《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合村方言应该属于徽语严州片。(5)吴徽语交界处的方言在保留着本身方言归属的方言特征之外,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对方的方言特征,例如,临绍小片古全浊塞音和塞擦音今读清音,蟹摄一等咍泰二韵在吴语临绍小片趋向于和徽语严州片一样,即都不分韵。词汇方面的临绍小片“走”原读为[ts(?)55],其今读音和严州片一致为[h(?)224]。这种交界地带的方言接触和融合现象不仅与语音内部的演化和语言外部接触有关,而且还与行政区划、移民和经济文化心理因素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