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依存距离
依存方向
树库
口译
语言类型学
摘要:
口译是一种高认知负荷的语言理解和产出任务,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认知加工能力。以往的理论和计量研究证实了口译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多次考察了口译语对在“一对一”“多对一”(即单源语和单目标语、多源语和单目标语)的情况下源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但仍未有研究从“一对多”(即单源语和多目标语)的角度并结合依存关系和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探索口译中源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依存距离是指句子中两个有句法关系的词(支配词和从属词)之间的线性距离,是句子复杂度的重要指标,也能反映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局限。依存方向是句子中支配词和从属词词序的比较,可以体现不同语言句法结构的差异,是语言类型学的一种研究表征。本研究以依存距离和依存方向作为反映口译过程中认知负荷和语言类型学特征的指标。本文语料来源于近四年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中外多语种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口译文本,通过软件处理、人工标注和校对,构建了依存语法标注树库,定量分析了口译文本的平均依存距离和依存方向。本研究发现,在依存距离方面,不同目标语口译文本在依存距离上存在差异,总体低于源语言汉语的平均依存距离;语系语族与目标语依存距离有相关性,阿拉伯语总体依存距离最高,韩语最低,印欧语系内部相近;不同语言交替传译的依存距离呈现小于同声传译的倾向。在依存方向方面,口译类型对目标语的依存方向整体影响较小,支配词在从属词前的依存关系占比在同一目标语内保持一致,但该依存方向指标在各目标语之间差异较大,亚非语系最高,日语最低,印欧语系近似,类型学特征明显。研究结果显示: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目标语的依存距离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源语依存距离的影响,说明源语语法结构对目标语的影响较大;而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输入和目标语输出之间存在时间差,译者更容易自我调节进度,为了降低认知负荷,译者偏向于选择依存距离更小的句法结构。此外,依存方向也受到源语的影响,不同目标语受影响程度不同,可见语言类型学特征(例如词序的不同)与译者加工难度的联系。这些特征符合人类语言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倾向以及认知加工中的最省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