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魏
墓誌
俗字
源流疏證
漢字發展史
摘要:
縱觀北魏王朝從建立到滅亡一個半世紀的歷史,既充斥著民族矛盾與政權跌宕,也張揚著人性自由與文化交融,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和燦爛的文明。北魏是我國碑刻發展的重要時期,碑刻形製基本確定,種類亦漸趨完備,內容豐富。與這一時期紛爭動亂的時代格局一樣,漢字的發展也進入一個肆意張揚的階段,篆、隸、楷、行諸體雜糅,幾無規準。北魏墓誌中所見的俗字在傳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變異。這一時期產生的俗)别字種類多樣,有的形體較爲罕見,是漢字史研究的寶貴材料。俗字在不同研究領域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學界已有關於俗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俗字理論、疑難字考釋、文獻校勘等方面,成果豐富,爲系統的俗字源流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關俗字源流演變研究則顯得相對薄弱,這不利於漢字發展史的科學構建。徹底清理俗變字形的演變過程,揭示俗字源流的譜系關係,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並且亟待展開的研究工作。隨著新材料的不斷面世,漢字從古到今源流演變的軌跡越來越清晰,俗字源流考察應引起學術界的足夠重視。立足新材料,開展北魏墓誌典型俗字源流演變考察,揭示墓誌俗字的用字特點和俗變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論文以去偽存真、求善求精、全面完整爲原則,選取《中國歷代墓誌全集·北魏卷》396通,《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三編》31通,共計427通北魏墓誌,作爲主要研究材料。論文以目前學界對俗字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爲指導,以北魏墓誌中的典型俗字爲主要研究對象,綜合字形靜態描寫和動態梳理,系統爬梳俗字形體的源流譜系。探求典型俗字在不同時期、不同載體文獻的用字特點與俗變規律,抉示字形與字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建立字形譜系。其理論研究成果不僅能爲碑刻文獻校勘、疑難字考釋、辭書編纂提供應用依據,也能爲字族學、近代漢字學乃至整個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務。本論文共分五章,具體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具體分三節展開,包括研究現狀,研究材料、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意義、研究重難點及創新點。第二章,北魏墓誌俗字源流疏證(上)。第三章,北魏墓誌俗字源流疏證(下)。這兩章主要是選取了77例具有代表性的北魏墓誌俗字進行源流疏證。注重“溯源”與“察流”,按照字形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梳理每個俗字形體的脈絡。特别關注關鍵節點的重要過渡字形,爲俗字建立俗變譜系關係,以便更好地展示俗變序列。第四章,北魏墓誌俗字源流理論研究。包括北魏墓誌俗字的源流概況,北魏墓誌俗字的俗變類型及原因,北魏墓誌俗字源流的疏證方法,和北魏墓誌俗字源流研究的價值。第五章,北魏墓誌生僻俗字考釋。石刻文獻還有大量的未釋、誤釋俗字存在。隨著出土材料的不斷面世,一些生僻俗字原本斷裂的演變序列被填補,結合俗字源流疏證方法,罕見字形也可以得到合理解釋。本章選取了29例生僻俗字進行考釋。清理並考釋這些特殊俗字,可以全面考察字形俗變軌跡及字形發展脈絡,揭示字形之間的源流演變關係及傳承規律,亦可爲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實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