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钟泰
荀注订补
校勘
训诂
摘要:
《荀子》一书为儒家学派重要著作。成书于战国,为之作注者寥寥。至唐代方有杨倞为全书作注。宋明两代扬孟抑荀,注者亦少,至清代注荀者辈出。清代考据学大盛,诸学者重考据轻义理。钟泰察其弊端,著《荀注订补》一书,以弥补考据学注荀而屏斥义理的弊端。其书“考之于文,揆之于理”,将考据学与义理阐释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清代注荀者屏斥义理、忽视文势的弊端,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荀子》校释著作。钟泰在注疏《荀子》一书时,据前注、审文例、遵荀旨,驳前人注释不当之处,多有精到见解。本文在参考古今中外注荀作品基础上,对《荀注订补》一书进行逐条辨析,从校勘、训诂两个方面入手,逐条辨析钟泰注疏正确与否,并探讨钟泰《荀注订补》的校勘与训诂特色。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编排体例,《荀注订补》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问题。第一章是对钟泰与《荀注订补》作简要的介绍。对《荀注订补》的介绍主要从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编排体例三个方面进行。第二章是对《荀注订补》中钟泰的校勘得失的整理与分析。根据钟泰《荀注订补》所引注者,将其分为“仅针对杨注”“针对清代诸家”“杨注与诸家并举”“未引他人之注”四大类。再结合古今中外包括清代注者、民国注者、当代注者、日本注者的校勘,逐条辨析,探究钟泰校勘是否正确。第三章是对《荀注订补》中钟泰的训诂得失的整理与分析。此段亦根据钟泰《荀注订补》所引注者,将其分为“仅针对杨注”“针对清代诸家”“杨注与诸家并举”“未引他人之注”四大类,结合各注荀学者的著作,逐条辨析,探究钟泰训诂是否正确。第四章结合第二、三章的辨析,对《荀注订补》校勘与训诂的特色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主要从考据与义理阐释并重、注重《荀》书内部整体性、致力于构建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