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菲律宾英语
语言生态
语言接触
殖民化与本土化
摘要:
菲律宾英语产生于美国殖民时期,是菲律宾官方语言,也是英语变体的一种,由于受他加禄语、西班牙语、闽南语等语言的影响,菲律宾英语在其形成发展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特色,在文化、经济和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研究者多数从其语言演变与变体开展研究,但少有从语言生态与语言接触挖掘其演变因素。本文以菲律宾英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合语言生态学及语言接触理论,从菲律宾英语发展特点出发,探寻菲律宾英语生态演进及语言接触过程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特征及语言系统变化。语言生态学认为,语言生态系统由语言内外生态环境构成,且语言或语言成分之间需要通过不断运动及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在语言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语言具有适应、杂糅与竞争、弱化与强化、同化与异化、渗透与协调等生态特点。语言接触包括自然接触和非自然接触,通过不同区域内外人群、各种语言自然融入及社会强制制度等非自然渗入,产生语言借用与语码转换等常见现象,形成其复杂性及多样性特征。通过文献整理与案例分析发现:第一,菲律宾英语因受地域、文化、语言政策、语言教育、语言态度等的影响,其语音呈现弱化、强化、同化与异化等特点,表现为辅音缺失,如/p/代替/f/;词尾辅音的特殊处理,如“gift”发音/gif/;元音合并,如“mass”以及“stadium”中字母“a”的发音均为/ɑ/;以及变体的产生,如上层方言、中层方言及下层方言;词汇经历适应、杂糅与竞争,通过扩展、造词等方式,产生大量特殊新词汇,如“yaya”、“viand”、“basi”等;语法、句法通过其他语言渗透与协调,产生主谓一致缺失、冠词省略、介词误用等现象,如“The shortest path,as well as the distance,are easily obtained with standard graph theory algorithms”,“She is nurse”,“In Italy,where Abano specialized on sacred art and the Church’s cultural patrimony,…”。第二,菲律宾英语通过与西班牙语、他加禄语、闽南语等的自然与非自然接触,许多词汇与结构被借入到菲律宾英语系统,如他加禄语中有关食物及习俗词汇“bagoong”及“barangay”(“咸鱼酱”、“巴郎盖社团”);西班牙语的宗教和殖民词汇,如“baptism”及“encargado”(“洗礼”、“代理人”);闽南语句法结构,如“Are you able to sell already?”等;此外,随着菲律宾双语和多语流行,产生不同语言种类的语码转换与混合,如“I’ll go home na”。综上,菲律宾英语因其语言生态与语言接触演变与影响,其系统融合了殖民化与本土化语言特征,在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变体现象;通过研究与分析,让更多读者了解其特点,并借鉴于探究中国英语特点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