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中和
经济学文本
词汇
标题
翻译实践
摘要:
当今世界,温室效应急剧加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联合国的报告指出,2020年,仅因台风一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了 5000万人民币。不仅如此,其他自然灾害也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给食品生产造成影响;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无家可归的难民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波及到了人类的生存与灭亡。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被提及。碳达峰①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我国也表示,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成长以及地球温暖化问题,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以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福岛第一原子发电所核泄漏事故为原点,进行了切实的分析、预测和政策提议。日本提出,将在2030年削减4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次笔译实践的内容是《カーポン二ュー卜ラ丿レの経済学 2050年八の戦略と予測》节选部分的日译汉。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特任研究员小林光,以及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岩田一政。内容上从环境学的角度分析当代日本经济的问题和未来的经济目标和走向。本书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设想了未来的环境目标。第二章是探究各行各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章是以能源为目标,探究合理的节约计划。第四章是阐述实现碳中和需要出台怎样的规章制度。第五章是预测未来的生活生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第六章是阐述各国间应该实施怎么样的政策配合实现碳达峰。第七章是阐述国际社会环保的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第八章是列举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破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其中第三章以及第四章的部分小节是译者选择翻译的内容。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大体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内容和背景。第二部分是对本次翻译实践的任务进行简单描述。第三部分是翻译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具体翻译过程、运用到的翻译工具以及本次实践的理论指导。第四部分是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探讨解决方法。主要通过翻译方法推敲词汇、标题、句子的翻译,尽量保证译文在表意准确的前提下与原文语言风格、逻辑关系相符。第五部分是对本次实践报告的总结。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收获了许多翻译上的理论知识与技巧,拓展了知识面。但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诸多不足。译者今后仍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本次翻译实践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翻译本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也可以从中探究日本在实现碳达峰的道路上具体有何见解,对我们国家又有何启发。同时也希望本次翻译实践内容能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