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灵石方言
词汇
构词
造词
语义
古语词
摘要: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其方言属晋语并州片晋阳小片。本文依托词汇学相关理论,对灵石方言词汇展开研究。在前人相关著作基础上对方言词汇进行调查,从构词、造词、语义、古语词四个角度对灵石方言词汇进行描写分析,在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中分析灵石方言词汇特点。本文共包括五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介绍灵石县概况及历史沿革,随后概述山西方言词汇和灵石方言的相关研究现状,同时就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调查合作人以及符号使用作出说明,并对灵石方言语音系统进行描写。第一部分为灵石方言词汇构词研究,包括构词语素及构词法两部分。在构词语素部分将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探究二者在语素选择上的差异,具体从语素选择相同而语序不同、语素部分相同以及语素完全不同三类展开,并概括灵石方言构词语素选择的特点。构词法部分对灵石方言的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类构词法分别展开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复合式一节分析灵石方言的联合、偏正、中补、动宾、主谓五类构词情况,附加式一节对灵石方言中的特殊前缀、中缀、后缀进行介绍,重叠式一节对灵石方言的重叠式名词、形容词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灵石方言词汇造词研究,包括造词理据和造词法。造词理据部分从音义理据、句段理据、文化理据三方面展开。从音义理据出发,对运用摹声法的方言词进行列举,在句段理据部分,关注灵石方言中从声音、形状等不同角度为事物命名的词汇表现,在文化理据一节中分析影响到造词过程的相关心理因素及民俗因素。在造词法部分主要讨论灵石方言较为突出的音变法和修辞法两类造词方法,其中音变法分别从改变声韵、改变声调、分音、合音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修辞法则是对灵石方言中的比喻式造词、借代式造词以及委婉式造词进行描写。第三部分为灵石方言词汇语义研究,包括义位的义值、义域、语义场。义值部分从义位的基义和陪义出发,将灵石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对二者的义位差异表现进行描写。义域部分分别从义位的使用范围和意义范围出发,对义位的外延、义位的语用域以及义位的组合分析展开研究。在语义场部分,对灵石方言词汇的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类属义场分别进行描写介绍,通过灵石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探究二者的差异表现,展现灵石方言的特点。第四部分为灵石方言的古语词考察。在这一部分,将方言古语词以晚唐五代为界,分为古代汉语词和近代汉语词两类,对古语词的古文献用例进行考察,同时对古语词进行方言释义,并举例说明,考察灵石方言古语词保留情况。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全文,并指出文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