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HSK大纲
词汇
国际中文教育
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摘要:
中国语言测试众多,随着时代的更新、语言的发展,各类测试经历着持续不断的变迁。专门为母语非汉语者所设计的标准汉语水平能力测试——HSK,亦有着这样的时代感知与使命。自1990年正式开考以来,HSK历经33个春秋,期间在中国语言测试的发展大流中,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累积,于1996年修订出版了第一版HSK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1996第一版)],其后,于2009年和2020年分别历经两次大的改革,相继出版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2009第二版)]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大纲(2020第三版)],大纲(2020第三版)为最新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此番改革对中文标准做出了更加具体、科学,且独具汉语特色的设定,其中“三等九级”考试结构、“3+5”新路径、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维基准”三项创新点更是多维度开启了中文教考的新模式。由于这三项创新指导的确立,它们所对应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这四项具体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其中词汇部分的篇幅最胜。通过笔者比对,在三版大纲中,音节、汉字、语法这三项的设置并没有一以贯之,唯独词汇标准始终保有重要席地。因此,基于以上梳理,本文以大纲(2020第三版)为研究主体,大纲(1996第一版)和大纲(2009第二版)为比较对象,首先对以上三项创新点依据各自特性进行逐一分析解读,突出发现有:等级设置方面,第一版和第三版设置相似,并且笔者从“满足多方需求”与“汉语自身推广”这两方面分析了设定原由;对“3+5”新路径的应用,笔者从师资力量、课堂实践、教考结合这三方面提出了个人建议;“四维基准”的分析中,笔者将三版大纲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中的差异都做了具体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对词汇部分的大纲标准进行对比探究,主要论点有:新增词汇、删减词汇以及原有词汇的等级变化。笔者依据论点的各自特性,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分类考察、增删理据探究,得出了新增词总量巨大、新增短语结构丰富、删减词汇数量与等级大小成正比关系、删减短语都为动宾结构、词汇等级调整趋势基本为降级处理等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