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丹凤方言
词汇
比较
特点
摘要: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明清以来移民众多,人口结构复杂,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丹凤方言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丹凤方言可分为本地话和下湖话。本地话指的是世居于此的本地人所说的方言,下湖话指明清时期受战乱和“湖广填陕南”移民运动的影响,由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迁入本地的居民所说的方言。本地话属中原官话关中方言东府小片,在丹凤方言中处于强势地位,下湖话多属赣语怀岳片,少部分属江淮官话竹柞片,在丹凤方言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共时比较、描写的方法,以丹凤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对丹凤方言的词汇系统进行客观详细地描写分析,以期对丹凤方言词汇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丹凤县概况(包括人文地理概况、人口源流和历时沿革)、丹凤方言概况和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体例说明、发音合作人,以及丹凤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进行详细说明。第二部分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的词形,通过与普通话词汇在音节数量、构词语素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丹凤方言本地话在词形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的词义,通过与普通话词汇在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丹凤方言本地话在词义方面的特点。词的词汇意义主要从形同义异和义同形异两个角度展开描写,语法意义主要从词的兼类和词的组合能力展开描写,色彩意义主要从褒贬色彩、风格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角度展开描写。第四部分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词汇的构词方式,主要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构词方式进行分析。第五部分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的造词理据,从直接命名和曲折命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直接命名方式从外部特征、用途、组成材料、存在或发生的时间处所、动作形态、来源等角度分析,曲折命名方式主要通过比喻式、借代式、委婉式和揣测附会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借此体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六部分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词汇中所包含的古语词,通过文献考证法,对其所承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近代汉语词汇进行分析。第七部分对丹凤方言词汇进行共时比较研究,讨论了丹凤方言本地话词汇和下湖话词汇、丹凤方言本地话词汇和关中西府方言(岐山方言)词汇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分析丹凤方言内部接触与融合、关中方言词汇内部一致性极高的问题。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总结,还包括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