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获嘉方言
词汇
语义场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编纂的《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2003),对获嘉县的方言词汇进行实地调查,整理记录方言词汇分类表。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学角度出发,对获嘉方言词汇的构词、造词、语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较获嘉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总结获嘉方言词汇的特点,展现了获嘉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本文旨在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提供可靠的语料,为更进一步开展获嘉方言词汇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介绍获嘉地区的概况,阐述获嘉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语法方面,词汇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所能见到的研究成果多是对某一类词的描写分析,对词汇进行全面、系统描写的成果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获嘉方言词汇,总结获嘉方言词汇的特点。第一章是构词研究,主要从构词特点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对获嘉方言词汇的构词展开讨论。获嘉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从音节数量方面看,获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有一些词语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洁的音节表示,这体现的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嘉方言中有些词语逐渐无法满足表达的需要,需要增加音节来表义;构词语素方面,获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构词语素较为直接,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获嘉方言参与构词的语素受认知方式、语言习惯、古语词的影响,导致获嘉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不同。构词方式方面通过描写获嘉方言的单纯词和合成词,发现获嘉方言在构词上基本遵循普通话词汇的构词方式。通过描写获嘉方言合成词的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及其它特殊构词方式,探讨获嘉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的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分析获嘉方言中的特殊词缀“圪、扑、里、头、货、鬼”等。第二章是造词研究,从直接命名和曲折命名两方面分析获嘉方言词汇。直接命名方面从摹声法、说明法探讨获嘉方言的造词方法,发现人们习惯于利用直观感受创造新词;间接命名方面对比拟法、音变法等造词方法进行举例分析,发现当人们想要表达某种行为或事物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时,就会借用记忆中与之相似的词语去表达,由此可以窥见当地人们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体现获嘉人民的语言创造能力。第三章是语义研究,从义值、义域和语义场三个方面探讨获嘉方言词汇的词义。通过比较获嘉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义值和义域,发现获嘉方言的词义受造词理据、地域文化差异、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获嘉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大部分义位相当,但对应义位的义域存在些许差异。语义场方面,分别描写了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通过对各类语义场的举例,在展现获嘉方言词汇面貌的同时,发现获嘉方言同义词数量较为丰富,且获嘉方言词语比普通话词语更加生动形象。第四章是获嘉方言特殊词汇,主要从古语词、四字格和人物词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古语词部分探源描写了30个获嘉常见方言古语词。四字格部分对获嘉方言中的四字格词语的结构类型、语义特点和典型构式进行分析,发现四字格词语多为形容词成分,具有描述性和贬义性。人物词方面列举获嘉方言中的人物词,并阐述人物词的修辞方式,发现人物词多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方式,体现人们的传统道德心理。第五章是民俗词汇例释,搜集、列举获嘉方言中的民俗词汇,包括礼仪民俗和饮食民俗词汇,主要描写生育、婚嫁、丧葬、饮食等民俗词,展现地方特色。章节最后描述方言词汇的现状,提倡要加强方言词汇研究,为方言词汇的保存和发展贡献力量。附录部分是获嘉方言词汇表。本文对获嘉方言词汇进行全面描写,首次从以词汇语义学理论分析获嘉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获嘉方言在词义上存在词义扩大、缩小,词语形同义不同、义同但形不同的情况。义域比较包括含元量和语用域,就含元量而言,获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存在含元量大于或小于的现象;语用域方面,获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义位的使用范围、适用对象存在差异。通过对获嘉方言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的描写分析,发现获嘉方言词汇类聚的特征,虽然获嘉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相同的语义场,但其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获嘉方言中的义位形象色彩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