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处方考证
文献
中医古籍
摘要:
麻杏石甘汤首见于《伤寒论》,原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为临床治疗咳喘的经方。现对麻杏石甘汤的处方源流、方药组成、主治、剂量、炮制方法、煎服方法等进行分析考证。本研究共收集麻杏石甘汤相关古籍171部,其中详细记载其关键信息的古籍有41部,涵盖57条有效条目。药物基原方面,建议麻黄采用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干燥草质茎,无需去节;甘草采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并按照蜜炙法进行加工;杏仁选用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用时捣碎;石膏选用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剂量建议麻黄55.2 g,石膏111 g,炙甘草27.6 g,苦杏仁20 g。煎服方法以水1400 ml,先煎麻黄至1000 ml,去上沫,加入余药,煎取400 ml,去滓,温服200 ml,每日2次。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主治病证涉及伤寒、温病、儿科、五官科等学科,但究其病机总属“外有风邪,邪热壅肺”。通过分析麻杏石甘汤古今文献,厘清其组成及剂量、药物基原和炮制、煎服法及功能主治等关键信息,可为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