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思界闽语
句法
比较研究
语言接触
摘要:
论文研究思界闽语的句法,选取了被动句、处置句、比较句和疑问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了思界闽语的句法结构,深入探讨了句法格式背后的语义关系和使用条件等。还借鉴类型学研究成果,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思界闽语与闽南方言以及客家方言(贵港客家话为代表)、粤方言(勾漏片为代表)分别进行比较,最大限度呈现思界闽语的句法特点。
论文在论述思界闽语的句法特点时,也会提及一些特殊的词法现象。以普通话为参照,重点放在句法的比较研究上,也对句式中的特色标记词来源进行溯源,力求将共时描写与历时描写相结合。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思界乡的地理和方言情况,列举了思界闽语的声、韵、调,梳理和总结了广西闽语的研究现状,并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被动句,重点描写了思界闽语有标记被动句——“着”/“分”/“互”字被动句,从被动句的基本句法格式、语用、语法功能、标记词的来源等情况全方位描写思界闽语有标记被动句,并将之与普通话、闽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的同类句式进行比较,发现“着”字被动句是受粤、客家方言影响而形成,“分”字被动句则是借用客家方言的处置标记,“互”则是对闽南方言的继承。同时也简单介绍了思界闽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思界闽语的有标记处置句:“拿”字处置句、“弄”字处置句、“把”字处置句。从处置句的基本句法格式、语用、语法功能、标记词的来源等情况描写思界闽语有标记处置句,并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其与普通话、闽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同类句式的不同,发现“把”字处置句是方言中的固有用法,这可能是各方言受近代以来的共同语影响的结果。“拿”字处置句和“弄”字处置句则是思界闽语自身发展的结果,与闽方言及其他方言并不同。同时也简单介绍了思界闽语中三种无标记处置句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将思界闽语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和差比句两大类,详细在比较要素、句式特点、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描写,并从语义、语用角度对思界闽语比较句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对句类中的疑问句的描写,包括对特指问的疑问代词系统、表疑类型以及它的简略形式的分析;对选择问的结构类型以及选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描写;还有从疑问语调、疑问语气词的角度对是非问进行的分析;以及对是非问的“VP-Neg-VP”和“VP-Neg”的问句形式进行讨论,并分别与普、闽、粤、客家方言的同类句进行比较。从比较中也可看出思界闽语与粤客方言关系较为亲近。
第五章分析思界闽语在与周边方言接触的背景下发生的句法变化。这些句法变化既有语法成分上的变化,又有结构上的变化,如语法成分的替代、增加、融合、叠置等演变结果会使思界闽语有新的句法结构。本文最后指出,虽思界人与平南当地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和普通话在当地农村大力推广,思界闽语在句式、句类上仍可看到对闽南方言的继承,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到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
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对思界闽语的主要句法特点进行了比较总结,对研究进行反思,指出论文的不足,并表明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