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段玉裁
尚书
训诂
校勘
摘要:
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是乾嘉时期最重要的《尚书》研究著述之一,“自有此书,而今文、古文之异同,昭昭然白黑分矣”,段氏引领后学研究《尚书》今古文这一重要问题,使其著述成为《尚书》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目。另外,其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注》遍引群籍,囊括了《尚书》在内的经史子集等诸多文献,可使段玉裁《尚书》学研究更为客观、完整、全面。《段玉裁〈尚书〉学研究》从引书、训诂、校勘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段玉裁《尚书》学研究成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定并总结其影响。
绪论部分陈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并梳理了段玉裁《尚书》学研究的成果。
第一部分,段玉裁《尚书》著述引书考论。《古文尚书撰异》搜集异文异说,大量征引前人及时贤的《尚书》学著作共17种,以郑玄、伪孔、孔颖达、伏生、马融五家为核心部分,尤其以郑玄、伪孔和孔颖达三家为重中之重。从引书方式来看,段氏灵活运用直引、节引、简括等引书方法。由引书内容可见其解经蕲向:承汉学之脉络,在训诂实践中辩证地分析词义,注重追寻本字以恢复其书本来的面貌,达到“正晋、唐之妄改,存周汉之驳文”的期望。
第二部分,段玉裁《尚书》学训诂探析。段玉裁在解经时惯用乾嘉学派传统的字词训释方法,在《撰异》中,重在“别古今”“正文字”,从而说解词义,以通其旨;在《说文注》中则重在辨别本字、本义,说明引申、通假。其训诂《尚书》之文字,以细析《尚书》今古文之异字、异说为中心,广泛征引前人相关著述文献,汇集资料,训释精审,给后人提供丰富的文献宝库,以启发后学讨论和思考,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辨析古今字、训释名物制度、校订讹误以及阐发义理这四个方面。
第三部分,段玉裁《尚书》学校勘思想发微。《尚书》作为段氏经学校勘的重点,其科学的校勘思想大略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重视小学在校勘中的作用,以训诂为校勘的前提,努力寻求本字、本义,并总结汉人的注经原则与读注方法;其次是归纳错误通例,演绎以求,对其致误原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具有科学规范的学术素养;最后“校异同”从而“定是非”,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段氏尤其擅长理校,取得了巨大的校勘成就,但得失兼得。我们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校勘时重视对校,谨慎理校,同时多闻阙疑,杜绝轻改。
第四部分,段玉裁治《尚书》的评价与影响。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问世以来,后世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或赞美、肯定,或批判、反驳,或宏大视野,或微观角度,总之功过相兼,角度丰富且较为公允。其全面系统辨析《尚书》今古文的创新工作,直接促进了后世学者在《尚书》考证方面的百花齐放。